close
音樂知識重點(本土篇)布袋戲  又名「掌中戲」,代表人物黃海岱等 歌仔戲:台灣本土發展的戲劇,最早發展於宜蘭,閩南的「錦歌」加入民間故事和車鼓陣頭表演後,逐漸形成蘭陽地區俗稱「本地歌仔」的早期歌仔戲,開始多在鄉野廣場或迎神遊行時沿街演出,故此演出形態又稱「落地掃」。 本地歌仔又吸收來自中國大陸其他大型具種的身段、服裝、道具而成為新的劇種,以戶外搭台表演活躍於廟會,又稱「野台戲」或「草台戲」。歌仔戲的重要角色是小生(年輕男子)和小旦(年輕女子),還有苦旦(苦命女子)代表人物有廖瓊枝(台灣第一苦旦)、孫翠鳳(明華園戲劇團)、楊麗花等。傳統歌仔戲的四大齣:「山伯英台」、「陳三五娘」、「什細記」、「呂蒙正」。歌仔戲的念白除了唱詞以外的台詞,最具特色的是「四句聯」。唱腔以「都馬調」和「七字調」為主。歌仔戲樂譜上的過門,指的是音樂的間奏。 京戲:主要唱腔分「西皮」(輕鬆)、「二黃」(嚴肅)「板」是重音,「眼」為非重音,所以一板一眼等同二四拍。舞台角色分為生旦淨末四種,又名四個「行當借款」代表人物:郭小莊、魏海敏等人。 南管:音樂風格「定、靜、慢」,溫柔婉約,故南管戲曲又被稱為「御前清音」演奏者做成八字形,中間執拍版者為總指揮,琵琶採橫抱式彈奏,是主奏樂器曲目:有「指」(套曲)、「譜」(器樂曲)、「曲」(散曲)三種樂器配置:「上四管」含琵琶、二絃、三絃、拍板、洞簫,「下四管」又稱十音南管戲劇:1.梨園戲  2.高甲戲南管樂譜:「工尺譜」 上尺工凡六五乙上=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北管音樂激昂高亢,比南管多了鑼鼓鈸,演奏形式分坐唱和走唱。主要樂器為嗩吶。北管戲劇:1. 扮仙戲  2.福祿戲  3.西皮戲  4.亂彈 客家八音、閩南什音皆用於婚喪喜慶的器樂合奏形式 客家民歌是指桃竹苗及高屏等客家人聚落所傳唱的歌曲,客家山歌依曲調分成「老山歌」(曲調自由)、「山歌仔」(節奏整齊曲調優美)、「平板」(曲調開朗詼諧)。 福佬民歌西部平原:牛犁歌、天黑黑、六月茉莉、桃花過渡、勸世歌、一隻鳥仔哮啾啾、草螟弄雞公恆春地區:思想起、四季春、耕農歌北宜地區:丟丟銅仔、白鷺鷥、燒烤菅芒花、一隻鳥仔找無巢 原住民的祭典與音樂台灣目前有14族的原住民。阿美族:豐年祭。2000年雪梨奧運阿美族人郭英男以「飲酒歌」於開幕領唱 「馬蘭姑娘」為阿美族民歌賽夏族:矮靈祭雅美族(達悟族):甩髮舞、竹竿舞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1951日本學者將其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八部合唱邵族:樂杵是主要樂器排灣族:雙管鼻笛為主要樂器 台灣重要作曲家 陳達:恆春地區的民間說唱藝人,為「思想起」「恆春調」等民謠搭配即興歌詞鄧雨賢:作曲「望春風」、「四季紅」、「雨夜花」、「月夜愁」、以上四首又有「四、月、望、雨」之稱。另有作曲「補破網」等。 李臨秋:作詞「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 江文也:管弦樂曲「台灣舞曲」,單樂章分三段。這是他在1936年獲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特別獎的作品。此曲採用原住民民歌為素材,曲中充滿濃濃的台灣風土色彩,屬現代風格的作品。 呂泉生:採集台灣各地民謠並改編為合唱曲,成立榮星合唱團,被稱為兒童合唱之父。作品有「杯底不可飼金魚」「阮若打開內心的門烤肉窗」「搖嬰仔歌」…. 郭芝苑:在早期音樂極為困乏的時代,就能採用台灣或中國歌謠為旋律創作許多流行與藝術交錯的作品。作品:「紅薔薇」「楓橋夜泊」史惟亮:首創台中光復國小,雙十國中音樂實驗班,創立中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呂炳川:第一位真正以民族音樂學家的身分對台灣原住民等民族音樂從事長期研究的權威學者,並因而榮獲日本藝術季大獎。開啟台灣才能教育的序幕。許常惠:創立「製音小集」「現代音樂協會」「亞洲作曲家聯盟」,作品有清唱劇「葬花吟」,第一位國策顧問音樂家。蕭泰然:台灣戰後深受國際樂壇肯定的東方浪漫派音樂家。小提琴曲「夢幻的恆春小調」,單樂章,全曲分三段。作品「無通嫌台灣」「上美的花」… 曾獲紐澤西關懷基金會台灣文化貢獻獎。馬水龍:第一位在紐約林肯中心作整場個人作品發表會的台灣作曲家,並列入1991年「世界名人錄」及「百人名人錄」等書中。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褐藻醣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01bexe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